小分子表面活性劑容易造成經皮滲透,對皮膚刺激性大;而大分子表面活性劑不易發生本身經皮滲透問題,且由于大分子二級、三級結構的影響,極性基團及疏水支鏈均不易與皮膚或毛發發生直接、強烈的作用,因而比較溫和。目前化妝品和個人衛生用品中所用的表面活性劑、乳化劑有向大分子、高分子化方向發展的趨勢,或對天然高分子進行改性,如采用淀粉、多肽、水解纖維素、樹膠的改性物,或采用合成高分子,如用聚酰胺或聚丙烯酸作化妝品乳液的乳化劑和增稠劑,收到了高效、低刺激、具溫和性的效果。
表面活性劑對人體皮膚、眼睛、毛發,特別是對皮膚、眼睛的溫和性是一個頗難定義的概念,截止目前為止仍然沒有統一的標準。表面活性劑對粘膜產生的刺激性或致敏性主要由三個因素引起:
1)溶出性
指表面活性劑對皮膚本身的保濕成分(如保濕因子NMF)、細胞間脂質及角質層中游離氨基酸和脂肪的溶出程度。這些成分的過分溶出將使皮膚油脂和表層受到破壞,皮膚保水能力下降,引起細胞成皮屑脫落,從而造成皮膚緊繃、刺痛或干燥感。更有甚者,表面活性劑除了對細胞有剝離作用外,還對細胞有溶解作用,如SDS就是生物膜的很有效的溶解劑。
2)滲入性
指表面活性劑經皮滲透的能力,這種作用被認為是引發皮膚各種炎癥的原因之一。表面活性劑滲入改變了皮膚的原始結構狀態和相鄰分子間的相容性,從而引發接觸性皮炎、真皮皮炎,造成皮膚刺激作用甚至引起過敏反應,使皮膚上出現紅斑和水腫現象。表面活性劑對皮膚粘膜的刺激作用以陽離子最甚,陰離子次之,非離子型和兩性離子型最小。
3)反應性
指表面活性劑對蛋白質的吸附,致使蛋白質變性以及改變皮膚pH條件等的作用。實驗表明PEG非離子類的反應性較低,LAS等陰離子的反應性較大。